小九直播app苹果版_小九直播app安卓通用版
咨询热线:400-066-2698
小九直播app苹果版
新业态下大学生的灵活就业和创业
新业态下大学生的灵活就业和创业 时间: 2024-07-19 07:26:06 |   作者: 小九直播app下载安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在我国产生的叠加效应,涌现了许多新产业、新部门,形成新业态。

  “新业态”为灵活就业提供经济组织载体,“大数据”为灵活就业提供发展平台,“互联网思维”为灵活就业提供理念保障。

  在当前生产力水准不断提高、产业链延长、新的产业部门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政府积极鼓励灵活就业有利于拓展就业新空间,扩大社会创造力。

  灵活就业是一种以个体自主创业、非全日制、经营方向转换跨度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形式进行就业的择业方式,是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就业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在我国产生的叠加效应,涌现了许多新产业、新部门,形成新业态。这里新业态是指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与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的职业类型、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成分。计算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跨越发展改变了信息和人的二元关系,让人成为信息的一部分,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关系,引起了整个社会就业方式、岗位结构和商业模式的变革。

  “新业态”为灵活就业提供经济组织载体。“业态”一词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对业态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业态”是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新业态”是产业革命发展的结果,具有创新性、融合性、人本性三大特征,创新是其产生的根本动力,融合是重要手段,以人为本则是其终极目标。“新业态”是区别于过去而言,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新型企业、新商业模式乃至新产业的组织形态。而这种组织形态为灵活就业提供了必要的组织载体,从而为灵活就业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无限机会。

  “大数据”为灵活就业提供发展平台。互联网产生大数据,而大数据也将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以互联网、物联网为载体推动数据的暴涨,通过提供咨询服务、客户关系服务、机器翻译、舆情等诸多服务,促进了信息融合和产业跨界结合,引发更多新业态出现。随着企业发现了很多方法来将数据转化为收入,大数据将成为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引擎,为灵活就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互联网思维”为灵活就业提供理念保障。在当今的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下,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零距离”,由此带来了第三产业发展链条的不断拉长,可选择的职业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经济组织,如外企、国企、事业单位,个人完全可以以互联网为基础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新兴职业的不断出现,间接表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发展链条的拉长衍生出了许多市场机会,新业态为大学生的灵活就业创造了优厚的条件。因此,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应转变就业观念,重塑就业思维,全新解读和定义大学生就业标准,树立“有收入就视为就业”的新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下新业态的优势环境,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解决就业问题的瓶颈中,这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迫切需要。

  三次工业革命对就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产业结构、资本有机构成及劳动力结构等,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技术进步使得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产业结构总体由低级向高级转化,技术进步在不同产业部门中不同程度的发生,影响各产业部门内部的生产过程,使其设备、原材料和燃料、劳动等要素投入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各产业部门产品数量、质量、种类以及品种发生变化。同时,技术进步还不断导致新的部门和行业的出现,从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开拓出一系列新兴的产业。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原先处于农业生产阶段的手工作坊发展壮大,形成大工厂式的生产方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发电、变电和输电为中心的技术体系支撑起了新兴的电气行业,石油的开采与提炼发展了石油化工行业,汽车、飞机和电报、电话等技术的产生使得交通、邮电和通讯产业兴起。同时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国民经济中出现农业生产和大工业生产之外的第三种形式。20世纪40年代后,技术领域又开始了更深刻的革命,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这一系列的新技术,不仅产生了一个个新的产业,而且产生了与各项技术相关的产业群。工业革命改变产业结构,促使劳动力和资金向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润率更高、资源利用更有效率的那些行业和部门转移,推动社会主导产业发生变迁。同时,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力质量,从而影响劳动力效率,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次工业革命是一系列技术连续演化的结果,而且是沿着特定的路径进行的,演变的总体趋势是劳动投入驱动型→资本投入驱动型→知识创新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驱动型,体现了要素积累→集约管理→知识创新的动力演变路径,集约化和创新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后,三次产业革命叠加而来,无论是已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还是新兴产业的萌芽发展,都为就业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三次浪潮以后的新业态环境下,以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云智慧技术、3D技术等为代表的知识创新驱动型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灵活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的提高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为灵活就业带来了新的方向。陆上风电、小水电、大水电的发电成本不断降低,逐渐替代传统能源,储能技术正在经历从功率传输到电量传输、从输电网到能源网的转变,新的能源、新的生产、储存和消费模式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例如,近期我国新奥集团提出的“泛能网”,就是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在把能源网的能量、物联网的物质、互联网的信息三种“流”融合到一起的同时,还着手研究传统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智能供给。

  智能制造作为一种新的制造模式,其基本特点是整个生产线全自动化,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极端制造能力增强,加速机器对人的替代。在技术方面,感知与测控网络技术,云计算的分布智能制造体系结构、任务描述及管理技术,混合智能推理技术等开始发展。在装备方面,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测控装置等制造装备的智能化水平逐步的提升,对运行状态和环境的实时感知和处理分析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自我诊断和修复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广泛用于弧焊、点焊、装配、搬运、喷漆、检测、码垛、研磨抛光和激光加工等复杂作业。在系统方面,固体废弃物智能分选、智能化除尘、智能工业清洗及污水处理等新型制造工艺不断完善。另外,企业通过嵌入式软件、无线连接和在线式服务整合成新的智能服务业模式,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服务供应商如亚马逊、谷歌等众多公司纷纷对制造业领域进行整合,通过创新和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互联网+”是我国近年来众多行业“升级换代”的方向,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也开辟出新的创业就业领域。“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科学技术、“互联网+”农业生产,这些都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工业、农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我国山东、甘肃、上海、福建等地已经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四川、江西、湖南、广东、河南、深圳等地已通过相关计划或正在制定。

  3D打印起初被认为是一种制作一次性样品的方式,目前不仅能够制造产品零部件乃至最终产品,而且可以制造汽车、飞机等高科技含量零部件以及皮肤、骨骼等活体组织,预计日后还将广泛应用于珠宝首饰、鞋类、工业设计、建筑、汽车、航天及医疗方面。近年来,3D打印速度和效率不断提升,打印材料也不断提升,智能材料、功能梯度材料、纳米材料、非均质材料等已投入使用,金属材料、直接金属成型技术正在进行开发和研究。3D打印技术能够推动工厂化生产转向社会化生产,大大拓展了制造业格局,也为推动创新创业和其他科技领域突破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延长、新的产业部门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政府积极鼓励灵活就业有利于拓展就业新空间,扩大社会创造力。2015年6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确定了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社会各阶层要积极响应号召,从思想观念、制度设计等方面支持灵活就业和创业。

  普及灵活就业新观念。新业态环境下,市场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产业体系不断调整,网络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每个人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个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演变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就业形式,我们要从思想观念上提高对灵活就业的认识,打破传统就业观念,给灵活就业和创业群体提供更好的舆论支持和环境支撑。在市场新常态下,灵活就业是稳定就业的练兵场,同时也是个人选择的创业。灵活就业具有对多层次人力资本的包容性,为具备不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提供了重要的缓冲渠道,从而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提高了我国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引擎。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的提升的今天,依托于互联网金融的灵活就业逐渐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认同,形形的灵活就业方式不断涌现,这不仅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也体现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在灵活就业的基础上,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不断产生富有创造力的人员,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为政府创造税收。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新业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特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培养机制、课程教学体系、考核方式、实践强化、学籍管理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培育学生创业意识,为学生注入“创业基因”;要加快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双螺旋模式,重构高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设立选修课程、学分制等方法促进大学生接触不相同的领域、不一样的行业的知识,促进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为大学生灵活就业创造条件;深化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改革,运用大数据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有效互动;加深对大学生创业深层次的研究,总结创业的规律性,更好地推进高校创业指导工作;同时,要创新教育模式,加快创业与社会资源的整合,推进更深层次的校企联合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推进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多维联动和协同,进一步深化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服务;整合企业家、投资人等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创业活动,使更多的优秀学生敢创业、想创业和能创业。

  健全社会保障政策支持,构建良好创业环境。政府要加快完善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保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切身利益,使灵活就业人员与正规就业人员享受到同等的政策待遇,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首先,要结合灵活就业的特点,改革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对处于最底层的灵活就业者给予一定的社会补助,逐步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为主体、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工程,完善流动人口的登记和管理制度,方便就业人员利用互联网缴纳社会保险费,减轻政府工作量。再次,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状况来看,灵活就业人员大多经历了由自愿到强制入保的过程,我国也应该适当采取强制性措施来保障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逐步由自愿参保过渡到强制性参保。最后,要普及企业用工报告制度。规范劳动关系和劳务报酬支付行为,将灵活就业纳入正常统计范围,加大劳动保障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考虑社保配比问题,加强政府引导。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居民收入差距大,在社会养老保险的配比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一致。从政府角度来看,如果不投入财政资金对灵活就业人口进行配比,那么其实质上算作失业人口,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这同样需要政府财政数目不菲的支出。因此,政府要主动投入资金促进社会养老保险的配比,积极引导灵活就业人员择业、就业、创业,此举不仅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运行,也可以为政府创造税收,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完善征信体系,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为就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形成连续、客观的信用记录,保障社会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

  总之,伴随着改革的深化,政府和社会要营造创业创新的便利条件,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留出空间,为大学生灵活就业和创业拓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