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直播app苹果版_小九直播app安卓通用版
咨询热线:400-066-2698
服务区域
应力检测消除案例
河南科技大学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深度协同创新发展 突破关键技术难题
河南科技大学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深度协同创新发展 突破关键技术难题 时间: 2024-07-08 02:52:08 |   作者: 小九直播app下载安装

  原标题:河南科技大学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深度协同创新发展 突破关键技术难题

  河南科技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组建“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瞄准行业(企业)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高效协同,攻坚克难,取得了国家级奖项、省部级一等奖及成果转移转化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有力促进了行业进步与企业转型升级,为国家有色金属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革是中心建设发展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心在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形成“系统捆绑集成创新”特色科研模式,积极探讨如何在宏观层面上与不一样的行业、不相同的领域的创新主体之间开展协同合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舟共济,最大限度发挥协同体各方创新动能,为中心的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中心以材料学科为主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拓宽与数学、物理、管理、计算机、控制等学科的协同创新;在与大规模的公司、科研院所共建协同体的基础上,扩展与中小型特色企业的协同创新;在注重民用领域科学技术问题的同时,拓展军工领域难题的协同攻关,真正形成了覆盖理工管多学科、大中小企业多层次、民用军用多领域,从基础理论研究到科技成果转化,多学科多层次的协同创新体系。

  以平台设备共享、高端设备共建、平台人员互惠为基础,中心已汇聚高端轴承摩擦学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金属材料磨损控制与成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6个省部级研究平台,成为河南省有色金属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中心构建了院士领衔、知名教授与行业专家参与的学术委员会,并通过外引内联的办法构建高水平学术队伍,其中院士2人、中原学者4人、中原科技教学领军人才7人、教授37人、行业知名专家45人,为中心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

  中心全面参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创建工作,协同校内外资源,深度参与学科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教育培训和社会服务。设立创新基金,支持学科开展科学技术创新;建立科研团队年度考核激励机制,依据团队成果绩效分配建设经费;建立研究生科研津贴制度,鼓励研究生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4年来,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二区以上论文157篇,参与科研项目149项,授权发明专利189件。

  瞄准我国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核能物理、电力传输等领域的技术需求,特别是针对一些制约行业(企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中心组织人力、调配资源,进行协同创新、重点攻关,获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一等奖23项、二等奖22项。

  中心成功解决了超/特高压电力装备、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用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新一代高强高导铜合金,并在全国23家代表性企业得到应用。相关成果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高钒合金晶体结构、组织控制、稳定性等核心问题,中心成功开发新一代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其系列复合技术,应用于淡水河谷、黄河小浪底工程等特大型工程领域。相关成果获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心突破铜基/银基丝线材成分组织均匀性和尺寸稳定性控制的共性技术难题,研制出我国重点领域急需的高性能键合线、通讯线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中心科研团队攻克异种金属复合过程中氧化、过渡层难控等问题,发明宽幅铜铝复合生产装备,填补了宽幅铜铝复合材料和复合箔材的世界空白,实现了铜-铝、铜-铝-铜双金属复合板、带、箔、排的生产,相关这类的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动力电池、电力、电子信息、LED等产业领域。研究成果获2016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中心在战略性新材料钨、钼和钛的制备及先进成形方面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为航空航天、舰船、海洋装备等领域提供高品质深加工产品,其中大型、复杂薄壁件应用于空间站、深潜器和核电工业,形成的生产规模效益(含上、下游产业链)超过800亿元。相关成果分别获2016、2020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2年河南省国防科技奖。